第一课:传统中国的社会文化
3 posters
感觉这门课如何?
第一课:传统中国的社会文化
今天下午上海社科院的杨国强教授来到我们系给我们讲授《中国近代社会变迁》这本课,预计杨教授会给我们上十次课,今天是第一节,现在将杨教授讲的内容简单整理了一下,如果不全的话,请大家补充一下,这里先谢过了。
研究历史,通是很重要的,所以要了解中国近代史,首先要读古代史,只有对中国古代史有了很好的了解,才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中国的近代史。
历史是人的活动,是人文而不是科学。当前西方史学的一大缺点就是没有人,如果我们的研究中没有了人,那就不能称之为历史了。
一、宗族和国家
“宗族”一词源于日本,20世纪初介绍到中国来,后来大家都开始用这个词来描述传统中国社会。宗族和国家两者在起源上曾经是一体的,王国维《殷周制度论》提到正是从周开始实行宗法制度。所谓宗法,就是按一个人在宗族血缘关系中的亲疏而确定尊卑。具体包括三个方面:立子立嫡、大宗小宗、宗子别子。六经里的《礼经》就是专门讲宗法的。
周的制度,特别是井田受田制度,发展出了一种伦理,其内容包括:守望相助、出门相友、疾病相扶。这是与其背后农业经济缺乏安全感紧密结合的。
周人又从商的灭亡中吸取教训。商人崇鬼,而周人崇天,要“敬天法祖”,搞祖宗崇拜。(杨老师顺便提到,中国文化史两个环节,一个在周,一个在宋)敬祖是为了使活着的人有凝聚力,给人以归属感,认同感。对中国古代社会里的绝大多数人来说,国是个很遥远很模糊的概念,只有家才是真实的,可以感知的。
春秋以后,特别是秦一之后,实行郡县制度,国家与宗族分开,一家一户的家庭成为了社会的基础。大家庭在中国是很少见的,主要是小家庭。
中国曾经历贵族社会--平民社会的转变,贵族社会是在宋代被完全消灭的,这跟当时印刷术的进步,学问得以广泛传播相关。客观的说,那些贵族即士家大族,对于保存中国文化是作出了很大贡献的。解放前,我们也有大学,起着类似的作用,但现在,不知道了。
二、中国社会中的士
四民中只有士不是一种职业,没有自己的利益,所以能够在两千多年里为社会公平正义而奋斗。他们也因此充满了忧患意识。西方没有中国的士,那些传教士或者有些类似,但那也是接下来的事了,西方的知识分子从一开始就是由一定豢养的。
中国传统社会强调尊贤,是没有什么“官本位”的,那套东西是从苏联,从延安过来的。王实味就说‘衣分三色,食分五等’。
有了士大夫,两千年中国社会的政治架构才得以建立。
读历史要注重细节的考证,但细节终究是细节,细节的考证背后应该是宏大的问题。
两千年的统一靠的是什么,是文化。而文化是通过士人的宣教得以传播的。历史外族入侵,抵抗最激烈,战至最后时刻的都是那些读书人。
杨教授还回答了同学们提到的一些问题:
1、宗法、家族文化会因为中国现代社会的变迁而消亡么
当前人们的血缘和地缘观念正逐渐淡薄。春节那些死活要回家的基本上是没能融入所在地方的人。中国文化中的很多东西正在失去,但失去到什么程度也不好说。
2、中国还有知识分子这个群体么?
还有人文关怀的知识分子虽然只有小部分但还是有的,任何社会这样的人都不会灭绝的。
相信中华民族的文化会有复兴的一日,儒学曾经经历过两次困境,一次是在魏晋南北朝,受老庄之学冲击,一次是在隋唐,受佛学冲击。现在中国文化受到的冲击很大,但从时间上看也才不过一二百年,并不算长。
研究历史,通是很重要的,所以要了解中国近代史,首先要读古代史,只有对中国古代史有了很好的了解,才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中国的近代史。
历史是人的活动,是人文而不是科学。当前西方史学的一大缺点就是没有人,如果我们的研究中没有了人,那就不能称之为历史了。
一、宗族和国家
“宗族”一词源于日本,20世纪初介绍到中国来,后来大家都开始用这个词来描述传统中国社会。宗族和国家两者在起源上曾经是一体的,王国维《殷周制度论》提到正是从周开始实行宗法制度。所谓宗法,就是按一个人在宗族血缘关系中的亲疏而确定尊卑。具体包括三个方面:立子立嫡、大宗小宗、宗子别子。六经里的《礼经》就是专门讲宗法的。
周的制度,特别是井田受田制度,发展出了一种伦理,其内容包括:守望相助、出门相友、疾病相扶。这是与其背后农业经济缺乏安全感紧密结合的。
周人又从商的灭亡中吸取教训。商人崇鬼,而周人崇天,要“敬天法祖”,搞祖宗崇拜。(杨老师顺便提到,中国文化史两个环节,一个在周,一个在宋)敬祖是为了使活着的人有凝聚力,给人以归属感,认同感。对中国古代社会里的绝大多数人来说,国是个很遥远很模糊的概念,只有家才是真实的,可以感知的。
春秋以后,特别是秦一之后,实行郡县制度,国家与宗族分开,一家一户的家庭成为了社会的基础。大家庭在中国是很少见的,主要是小家庭。
中国曾经历贵族社会--平民社会的转变,贵族社会是在宋代被完全消灭的,这跟当时印刷术的进步,学问得以广泛传播相关。客观的说,那些贵族即士家大族,对于保存中国文化是作出了很大贡献的。解放前,我们也有大学,起着类似的作用,但现在,不知道了。
二、中国社会中的士
四民中只有士不是一种职业,没有自己的利益,所以能够在两千多年里为社会公平正义而奋斗。他们也因此充满了忧患意识。西方没有中国的士,那些传教士或者有些类似,但那也是接下来的事了,西方的知识分子从一开始就是由一定豢养的。
中国传统社会强调尊贤,是没有什么“官本位”的,那套东西是从苏联,从延安过来的。王实味就说‘衣分三色,食分五等’。
有了士大夫,两千年中国社会的政治架构才得以建立。
读历史要注重细节的考证,但细节终究是细节,细节的考证背后应该是宏大的问题。
两千年的统一靠的是什么,是文化。而文化是通过士人的宣教得以传播的。历史外族入侵,抵抗最激烈,战至最后时刻的都是那些读书人。
杨教授还回答了同学们提到的一些问题:
1、宗法、家族文化会因为中国现代社会的变迁而消亡么
当前人们的血缘和地缘观念正逐渐淡薄。春节那些死活要回家的基本上是没能融入所在地方的人。中国文化中的很多东西正在失去,但失去到什么程度也不好说。
2、中国还有知识分子这个群体么?
还有人文关怀的知识分子虽然只有小部分但还是有的,任何社会这样的人都不会灭绝的。
相信中华民族的文化会有复兴的一日,儒学曾经经历过两次困境,一次是在魏晋南北朝,受老庄之学冲击,一次是在隋唐,受佛学冲击。现在中国文化受到的冲击很大,但从时间上看也才不过一二百年,并不算长。
由阳光男孩于周六 三月 01, 2008 11:27 am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,总共编辑了1次
阳光男孩- 大将
- 帖子数 : 232
注册日期 : 08-02-22
回复: 第一课:传统中国的社会文化
杨国强教授:生于1948年5月,1985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。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的研究。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终生研究员,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室主任。
详情见:http://www.sass.org.cn/lsyjs/more.jsp?sort=43&sortid=858&expertid=93&type=expert
详情见:http://www.sass.org.cn/lsyjs/more.jsp?sort=43&sortid=858&expertid=93&type=expert
阳光男孩- 大将
- 帖子数 : 232
注册日期 : 08-02-22
回复: 第一课:传统中国的社会文化
关于知识分子群体本身的问题,这其实是一个具有重大争议的问题,
可以想象,一个感性的群体用感性的思维方式来评价自己,这会是一个永久不得定论的话题。
可以想象,一个感性的群体用感性的思维方式来评价自己,这会是一个永久不得定论的话题。
suhkai- 大将
- 帖子数 : 56
注册日期 : 08-02-22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