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--知渴读书会第二期纪要周五 二月 29, 2008 10:53 pm 由 titaner
转--知渴读书会第二期纪要周五 二月 29, 2008 10:53 pm 由 titaner
知渴读书会第二期纪要
周五 二月 29, 2008 10:53 pm 由 titaner
话说今天大家真是热烈啊~~
首先是刘明兴读许卓云的《从历史看时代转移》
谈到许卓云谈几种历史观,说实话兴趣不大,毕竟许卓云本行在西周。倒是他讲的关于台湾的部分,比较兴趣盎然,也成为后来讨论的焦点,主要是将华南宗族移民到台湾,在台湾形成垦首——业户——佃户的社会结构,到日本统治时期,“皇民”的形成,这批人后来成为***的主力。在后来,***时期,***扶持地方派系,通过派系间斗争达到平衡。其实这是中国传统政治的老政策了。
耀明作了点评,主要是回顾了许卓云的写作。后来的讨论焦点还是在台湾的地方控制上,宗族、绅士、官方、地主,这些不同的身份各自是什么状态,我、艳飞、伟平作了比较多争论,明兴也回应了这些争论。
曹曼君读的城市史。也是她的专业所在。介绍了这本书中提出的城市三要素:神圣、安全、繁忙。伟平作了点评。对于这一原则是否适用于中国城市,引起了热烈讨论。尤其是其中的神圣性,引起了极大争议。但还是后来刘吉吉说得很对,我们在讨论时,在时间空间上缺乏对接,曹曼君关注与古代城市和现代美国城市,伟平关注于中世纪城市,而我则关注与中国古代城市,虽然说了很多,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锋。
下面是刘喆介绍新文化史经典《屠猫纪》,说来惭愧,这本书名声在外,自己却一直没有读过。刘喆重点介绍了第二章《工人暴动:圣塞佛伦街的屠猫纪》,也是本书的核心内容,他完整的复述了整个事件,并介绍了文本对于事件的阐释内容,主要体现了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过渡中人之间关系的变化(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)。王骁作了点评。这篇报告引起最多的争论,但好像争论主要并不是在文章本身,而是在新文化史,潘国文提了很多问题,尤其是对于政治文化史。关于医疗疾病史的争论也很多,主要是我和艳飞。然而我私下里还有个想法,新文化史这个东西,如果没有相当的功力,玩玩可以,不可入得太深,非是有功力驾驭之,才能不流于肤浅。
最后是赵焕介绍史景迁的新作《胡若望的困惑之旅》,我才知道赵焕也是跨专业考进来的,今年的跨专业考生委实队伍庞大啊。
本书的讲了18世纪一个流寓于法国的中国人的故事,还是史景迁半是事实半是推测的路数,徐志江作了点评,赵换的准备真得很充分,换我是写不来那么长的。限于时间原因,讨论不是太多,伟平谈了同一个时间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作出不同的描述的问题,由此指出境外资料在印证国内史实时所需要的警惕。
报告会从六点半到九点半,结束后又一路聊回宿舍,四个小时阿~~大家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……看看这形势,吾道不孤啊,能在这浮躁的年代里有这么些人毫不功利的拿出时间来讨论学术,水平不论,也是很难得的了。
然而私下里有点小小的想法,这回的讨论,虽然热闹,但是大部分讨论不是针对文本的,而是文本之外的一些东西,当然主要原因可能也是这些书大家都没看过,所以难以就文本本身做深入地讨论,总之还是在探索,宽哥把这个东西搞起来,真是不易啊,呵呵。
周五 二月 29, 2008 10:53 pm 由 titaner
话说今天大家真是热烈啊~~
首先是刘明兴读许卓云的《从历史看时代转移》
谈到许卓云谈几种历史观,说实话兴趣不大,毕竟许卓云本行在西周。倒是他讲的关于台湾的部分,比较兴趣盎然,也成为后来讨论的焦点,主要是将华南宗族移民到台湾,在台湾形成垦首——业户——佃户的社会结构,到日本统治时期,“皇民”的形成,这批人后来成为***的主力。在后来,***时期,***扶持地方派系,通过派系间斗争达到平衡。其实这是中国传统政治的老政策了。
耀明作了点评,主要是回顾了许卓云的写作。后来的讨论焦点还是在台湾的地方控制上,宗族、绅士、官方、地主,这些不同的身份各自是什么状态,我、艳飞、伟平作了比较多争论,明兴也回应了这些争论。
曹曼君读的城市史。也是她的专业所在。介绍了这本书中提出的城市三要素:神圣、安全、繁忙。伟平作了点评。对于这一原则是否适用于中国城市,引起了热烈讨论。尤其是其中的神圣性,引起了极大争议。但还是后来刘吉吉说得很对,我们在讨论时,在时间空间上缺乏对接,曹曼君关注与古代城市和现代美国城市,伟平关注于中世纪城市,而我则关注与中国古代城市,虽然说了很多,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锋。
下面是刘喆介绍新文化史经典《屠猫纪》,说来惭愧,这本书名声在外,自己却一直没有读过。刘喆重点介绍了第二章《工人暴动:圣塞佛伦街的屠猫纪》,也是本书的核心内容,他完整的复述了整个事件,并介绍了文本对于事件的阐释内容,主要体现了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过渡中人之间关系的变化(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)。王骁作了点评。这篇报告引起最多的争论,但好像争论主要并不是在文章本身,而是在新文化史,潘国文提了很多问题,尤其是对于政治文化史。关于医疗疾病史的争论也很多,主要是我和艳飞。然而我私下里还有个想法,新文化史这个东西,如果没有相当的功力,玩玩可以,不可入得太深,非是有功力驾驭之,才能不流于肤浅。
最后是赵焕介绍史景迁的新作《胡若望的困惑之旅》,我才知道赵焕也是跨专业考进来的,今年的跨专业考生委实队伍庞大啊。
本书的讲了18世纪一个流寓于法国的中国人的故事,还是史景迁半是事实半是推测的路数,徐志江作了点评,赵换的准备真得很充分,换我是写不来那么长的。限于时间原因,讨论不是太多,伟平谈了同一个时间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作出不同的描述的问题,由此指出境外资料在印证国内史实时所需要的警惕。
报告会从六点半到九点半,结束后又一路聊回宿舍,四个小时阿~~大家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……看看这形势,吾道不孤啊,能在这浮躁的年代里有这么些人毫不功利的拿出时间来讨论学术,水平不论,也是很难得的了。
然而私下里有点小小的想法,这回的讨论,虽然热闹,但是大部分讨论不是针对文本的,而是文本之外的一些东西,当然主要原因可能也是这些书大家都没看过,所以难以就文本本身做深入地讨论,总之还是在探索,宽哥把这个东西搞起来,真是不易啊,呵呵。
阳光男孩- 大将
- 帖子数 : 232
注册日期 : 08-02-22
回复: 转--知渴读书会第二期纪要周五 二月 29, 2008 10:53 pm 由 titaner
私下里觉得贝勒爷说到了点子上,不过我想,限于实际情况,大家专业各异,想找出几本大家都读过的却属于各自专业的书,恐怕有点难。所以形式上可以有两种,一种突出博通,即以跨学科交流为主,一种突出专精,即同一专业或相同专业的人聚在一起进行交流。不知贝勒爷以为然否?
阳光男孩- 大将
- 帖子数 : 232
注册日期 : 08-02-22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